小时候我家有一种外用药膏,闻起来特别香,后来知道这香味就来源于砂仁。普通砂仁也有香味,但是闻过阳春砂的香味,就看不上普通砂仁了,它的香味很峻烈,非常不低调,非常张扬。
气人的是,阳春砂比广西砂仁、云南砂仁个头要小——这里再输出一个观念,就是买自然生长的东西,比如水果、蔬菜、中药,很多时候个头小的反而好吃,所以我苹果从来只买陕西洛川的,不买傻大个红富士,东北的超大耐寒富士,更是狗都不吃。
大≠好,破除了这个思维定式,更容易买到好货。
直接嚼砂仁,第一感觉一定是酸味,就像被醋制过一样,然后是清凉、苦,以及一点点回甘,没那么好吃。
泡出来的水,倒很好喝了,今天这三款,加点糖之后都是可以当饮料的(郁金不加糖就能当饮料),能体会到行气活血、健脾和胃。
砂仁本身是偏凉的,但是不重,所以和干姜在一起,会被干姜带跑——“化湿温中”的功能,一定是和干姜合用才有,砂仁本身不温。
可以确认的效果,就是“行气活血”,化湿、健脾、和胃、安胎的功效,都是“行气活血”在具体部位的表现。
我说的“行气活血”,所针对的不仅是通常理解的“气滞血瘀”,想要实现“行气活血”的功效,本身要振奋整体或部分功能单元的能量,在这个过程中,“通”和“补”其实是不分家的,从结果来看,“通”和“补”依然也不分家,本身不通畅、功能低下的部位,被疏通了之后,功能恢复正常了,也不需要人体消耗额外的能量去维持它正常运转了,这就是“补”。
所以不要问为什么“砂仁”能活血,却能用来安胎了,我说的“活血”和大家理解的活血不是一回事,就算是大家理解的活血,和安胎本身也不冲突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,很多中药核心的功效,就一两项,需要掌握的,也就是这一两项。
像《中药学》那样,一个药五六种功效,其实很多是“衍生”功效,沾点边的都录进去(甚至有的不沾边的也被录进去),其实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。
因为,好多中药都可以“清热解毒”,那真要清热解毒的时候,到底该选谁呢?
咱们掌握“主要的、核心的”功效,对每个中药都有一个特异性认识,知道要达成某个目的、哪位中药是首选,就够了,又快又好。
有点不能确定寒热,口尝时感觉是温的,但泡水时感觉又没什么温的感觉。紧锁的流通感,入血,多细线疏通。
口尝半枚:里面的核是酸的,酸,微苦,微辛,温。入中焦,两肺上叶上部,有紧缩的流通感,入血,走行缓慢。
泡水:微酸、苦,略回甘。脾的位置有略紧缩疏通之感(既缩着,内部又有很多条细线在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