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名:
竹叶
别名:
淡竹叶,长竹叶,金鸡米,竹叶门冬青,金竹叶,竹子叶
药用部位:
以全草入药。以叶大、色绿、不带根及花托者为佳。
性味归经:
寒,甘、淡,归心、胃、小肠经
功效:
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,利尿通淋
主治:
热病口渴,心烦,小便赤涩,淋浊,鼻衄,口糜舌疮,牙龈肿痛,胃热
文献: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 - 消痰止渴,除上焦火,明眼目,利小便,治白浊,退热,散痔疮毒。
《纲目》 - 去烦热,利小便,清心。
《本草再新》 - 清心火,利小便,除烦止渴,小儿痘毒。外症恶毒。
《草木便方》 - 消痰,止渴。治烦热,咳喘,吐血,呕哕,小儿惊痫。
《现代实用中药》 - 清凉解热,利尿。治热病口渴,小便涩痛,烦热不寐,牙龈肿痛,口腔炎。
《分类草药性》 - 治咳嗽气喘,眼捕。
用法用量:
煎汤6-9克,不宜久煎。
禁忌:
无实火、湿热者慎服,体虚有寒者禁服。孕妇、肾亏尿频者忌服。
使用感受
泡出来的水,能尝出一点煮粽子(粽叶,北方用芦苇叶,南方用阔叶箬)水的味道。
所以阔叶箬又叫“大叶竹”,有道理的。
没有那么好喝,放凉之后,大口喝的话是会有一点恶心的,就像舔凉席一样;但如果趁热小口小口品,还是挺有意思,会回甘,敏感的同学,能体会到我之前讲三十六金方的时候说的,竹叶“清浊”的能力。
直接嚼竹叶,就更难吃了,纤维比较韧,也不好嚼,所以这味药的建议用法还是“煮”。
竹子三件套,竹叶、竹沥、竹茹,本来准备竹沥和竹叶放一起的,但是厂家出货没跟上,只能下一批了,竹沥也很有意思,火烤工艺和水煮工艺,价格差很多,这次我们提供的是火烤工艺。
一般来说,所有中药都是直接放嘴里嚼+泡水,石斛特殊,需要榨汁才最好,所以要通过三个路径来尝:直接放嘴里嚼+泡水+榨汁过滤(条件允许的情况)。
口尝一片:味道初起略带青草的涩味,多嚼会是甘味,胸骨上三分之一有清凉感,手臂心经肺经略旺。(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上半身有点热)。
泡水:入口竹叶的清香味,带点甜,胸中有清凉之意。喝完胃不舒服……
泡水后茶香味,很香,味微苦,回甘,甜而凉,好喝。嚼着吃全是纤维,嚼不动,多嚼一会儿有淡淡的甜味,不明显,没有泡水喝明显。
咬下去唇齿间会感觉有点凉得发麻,在口中嚼的时候凉的感觉不明显,咽下去以后胃部微发凉,手部二三掌骨间会感觉有些涨涨的,有清心除烦之效。喝水后感觉左侧小腹部有股气充盈的感觉,同时心脏附近会更放松一些。
甘凉,濡润炸开在口腔当中。第一口下去口中生津。第二口顺着第一口的势头感受到两股流动,一股从胃经向上到太阳穴,一股从中心向上到两眉之间,有在眉间汇聚之势。同时感受到肩胛下骨有微微凉意,胸7部分发凉。同时右下肋微微发麻。再来一口后,前面从胸部两端有展开。胃下口有微微暖意,大肠中间开始向两边辐射,中间向下到气海?还是关元处有轻微涌动之意,持续了好一段时间。整个状态很清新舒畅
泡水一泡就闻到粽子叶的味道,焖泡几小时后咽下去后闭口有回甘,甘甜,之后上焦有点清澈的感觉,薄荷的清透凉感,口中吸气的时候也是,头面前半有一点清晰的感觉。竹叶水放凉了就太凉了,有点透心凉,不喜欢